规章制度的六维度立体思考模型 | 掌握它,你也能成为HR界的“制度大师”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噩梦”:

你辛辛苦苦制定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结果却让老板、业务经理和员工都纷纷“吐槽”

你是否也觉得,一处理ER case,总是找不到对应依据

如同女生总是少一件衣服一样,依据也总是“少一条”

 

老板表示:“写这么多繁琐的制度,却没一条写到点子上!”

业务经理抱怨:“这制度也太死板了,看不明白,净给我们添乱!”

员工吐槽:“这制度一点儿都不公平、不合法,我不买账!”

 

别担心,作为HR,你并不孤单!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制定规章制度的独家秘籍——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的六维度立体思考模型。

 

掌握它,你也能成为HR界的“制度大师”。

 

话不多说,先上图!

 

 

无论你是马上要起草人力资源制度,还是要修订人力资源制度,都千万别急着一头扎进错综复杂的细枝末节。踩个刹车,从这六个维度转一圈(排名不分先后),有了思路再动笔。

 

 

1

第一个要素:组织目标

 

制定制度本身不是目的,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和企业文化落地才是。

 

所以,在制定一个制度前,一定要思考:

我们做这个制度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是不是与公司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一致?

 

服务于组织目标,是我们在制定制度时的首要要素。

 

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企业的制度也一定有各自的特色。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规章制度可以,但从网上拿来主义的照搬照抄,就不一定全部适用了。别人家倡导的、被允许的,在咱家可能真就不行。

 

有位客户公司的HR火急火燎地找到我们,说老板让他修订绩效考核制度,要和顾问讨论一下指标怎么设定。我们的建议是,先问问老板,他希望看到什么改变?目标清楚了再动笔。

 

 

2

第二个要素:法律要求

 

合法性是制度的基础要素。一方面,合法合规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将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用准、用实。

 

比如,《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企业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管理制度中没有列出哪些是不符录用条件的情形,企业在试用期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就缺少法律依据,看起来合情合理却不合法。

 

 

3

第三个要素:体系化和相关性

 

每一个制度都是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齿轮,齿轮间的无缝对接,才能协同运转。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横纵相关制度的一致性和贯通性。

 

 

在企业内部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分工不同,不同的制度可能是由不同的人来拟写,这就很容易造成制度间的对接不到位。

 

举个例子,咱们看这张PPT,这张PPT里是HR的常见制度。离职管理制度可能会与其他制度之间都发生链接和关联。

 

比如:

试用期管理里面的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

考勤管理里的离职出勤统计、年休假折算;

薪酬福利里面的离职人员工资发放和社保缴纳;

绩效管理里的不胜任工作规定;

培训管理里的离职人员服务期限和违约金计算;

内部调动里跨法人主体调动的可能会涉及到在A公司离职到B公司入职需要明确规则;

奖惩规定里的违纪解除;

保密竞业限制里的离职人员是否要免除竞业禁止怎么操作?

 

我们看一个离职管理规定就会与这么多制度相关联,同样其他人力资源制度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关联性。

 

人力资源制度与其他行政、财务、IT等部门的行为规范类的制度之间也具有关联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制度的时候一定不要闭门造车,叫上横纵相关的同事们一起讨论,充分考虑横纵相关制度与流程之间的一致性,最终实现相互连贯。

 

 

4

第四个要素:人

 

制度要考虑受众的需要、接受度和感受合情理、有温度。有时候我们写的挺完整的制度给到业务经理他们说看不懂。制度不能被看懂执行起来就会打折扣。

 

在文件后面加一个流程图和说明,看起来会比长篇累牍的文字更清晰一些。文字要转换成大家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和简称,让不熟悉人力资源的人也能看得懂。

 

 

5

第五个要素:可执行

 

规章制度是拿来用的,看起来模样挺好看但“脚不着地”的制度,用的时候就会出问题、也容易产生法律风险。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考勤制度里的规定。

 

“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后到岗记为迟到;在公司规定的下班时间前离岗记为早退;未请假或未准假而不出勤、擅自离岗等记为旷工。”

 

看起来挺完整的,仔细分析这里面的问题是虽然有迟到、早退和旷工的定义,但是并没有明确迟到、早退与旷工之间的关系比如超过30分钟或1小时记为旷工。少了这一点,意味着迟到和早退时间没有限制2小时、3小时也可以是算作迟到。

 

另外对于旷工的情形可进一步清晰化,比如:

提供虚假休假证明的;

未打卡且未提交审批通过的书面说明的;

公司依法调整员工岗位后员工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新岗位报到工作的……

 

这样,旷工的执行会更加清晰明确易落地。

 

再比如:公司薪酬福利制度里这样写:“公司为员工建立的“五险一金”缴至员工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日当月。”

 

问题来了,员工1号离职和30号离职,公司都为其缴纳社保公积金吗?

 

清晰化的描述,可以这样写

新入职员工,15日(含)之前入职的,当月开始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15日之后入职的,次月开始缴纳。离职员工,15日(不含)之后离职的,当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15日之前离职的,当月停缴。

 

规章制度必须脚踏实地,悬空一丁点儿执行中都会出问题。

 

 

6

第六个要素:市场环境

 

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但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市场同业的情况让企业更具有吸引力。

 

比如互联网公司通常是弹性工作制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可能对考勤打卡有严格的规定;有些规定是企业独特性所需要的我们要坚持;有些规定就必须要考虑大环境的普遍情况,从善如流。

 

 

经过这六个维度的思考和梳理,相信你也可以更加自信地起草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老板满意,业务经理认可,员工信服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啦。

 

拓展阅读

 
 
 

-测一测你的规章制度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当试用期遇上病假,从业务一线管理场景看试用期的管理流程设计(内含模板)

-不胜任解除胜诉率极低,企业如何破局?

 

 

创建时间:2024-01-04 14:09
联系我们
提交您的留言

成功案例

首页    劳动法实操    规章制度的六维度立体思考模型 | 掌握它,你也能成为HR界的“制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