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洞见】线下门店如何管控用工风险
经过多年的劳动关系变革管理实践,赉擘斯在快消、零售行业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行业洞见。
本篇文章聚焦在线下门店这一场景下,与企业管理者分享我们的观察和建议。
首当其冲受到疫情影响的线下门店类企业,在如今电商和疫情余波的双重“夹击”下,消费者购买行为转变,原材料和供应链承压,传统的门店、百货业态,盈利压力增加;但同时,疫情后消费场景变化,消费者重新开始接触线下业态,优化管理、业态转型,依然能把握住盈利机遇。
疫情期间较为紧张的企业劳动关系环境,直接凸显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层面的薄弱地带。在员工流动率本就偏高的线下门店类行业,劳动争议是企业生产力降低的晴雨表。在线下消费复苏、ESG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当下,我们希望与管理者一道,全面地认识劳动关系对企业用工和经营的影响,优化劳动用工管理,助企业经营一臂之力。
赉擘斯最近完成了几个线下门店类企业人员调整项目,对线下门店类企业的劳动关系痛点有了进一步的总结。

01
线下门店类企业用工特点和痛点
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
用工成本成为企业控成本的关键
根据商品特点和市场情况,不同的零售商品利润率有所差别。但总体来看,一般零售业利润率相比于保险、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而言,明显偏低。加之房租、基础设施等是线下门店类企业最大、且无法回避的固定成本,用工成本的“相对可控”,即成为门店类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
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刚性上涨。在本就经济下行、社会消费并不旺盛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承担的用工成本高企。社保基数不足,甚至不予缴纳社保,成为了不少线下门店企业为了缓解用工成本的权衡之计。
但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员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这样的一时之策留的时间不多了。
员工流动率高,企业“入在离”的管理挑战不容小觑
赉擘斯完成的线下门店类企业人员调整项目中,除了一些店长之外,绝大部分店铺员工的工龄仅在3-5年左右,这仅仅是签署了正式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加上兼职、灵活用工等,员工的平均在岗年限只会更低。
赉擘斯总结发现,线下门店类企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是85、90后的年轻群体。受经济发展和职业观念的影响,这一群体相较于更早的一代,普遍对自由、精神压力小、满足个人喜好的工作更为热衷,对终生从事一份职业并无执念。
于是,线下门店就成为了年轻群体进入门槛最低、退出也最容易的行业。赉擘斯在协助线下门店类企业进行业务和人员变革时,碰到了不少因上下班公交路线变更、不能直达需要多坐2站,甚至工服颜色从黑色变为褐色就离职的员工。
频繁的员工流动伴随的是入离职手续跟不上、不完备,如:口头合同、员工手册无签收、员工不辞而别不办理离职手续等,这给企业劳动关系的标准化管理和规避用工风险的能力,提出挑战。也成为员工被动离职时向公司主张更多补偿的“有力”武器:一有纠纷或者矛盾,员工就拿社保欠缴或未签订书面合同进行威胁,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倒班制”和不定期加班,
加速酝酿工时争议风险
线下门店类企业需要长时间的营业。门店如若在休息日、节假日通过加长营业时间、扩大促销来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额,也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加班和由此产生的高额加班费成本。
除此之外,线下门店需要通过“两班倒”或“三班倒”来保证营业时间及销售额。但是绝大部分线下门店类企业,其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时制度仍然是标准工时——并不匹配“倒班制”的用工需求。另外,周一到周五的加班也用倒休来冲抵,而非依法支付1.5倍加班工资,甚至是过了一定时限未倒休的工作日加班自动清零,都是常见的操作。
以赉擘斯服务过的案例为例。
B司(一家电子产品门店零售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公司决定关闭大量线下门店、转为线上运营为主。而员工A因为其门店关闭进入了调整名单。根据公司HR对员工的了解,员工A平时以和善、不拘小节、很能体谅别人著称,HR认为与其的离职沟通会是一帆风顺,但没想到,与员工刚聊15分钟就因为分歧太大结束了沟通。
员工当场拿出了自己的劳动合同,先给HR解释了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工时的含义,紧接着又拿出厚厚一摞公司群里店长和经理安排加班的证明材料,里面有店长做的排班表、考勤记录、甚至有晚上还在门店加班的工作照等。
员工提出了一个HR压根没有想象过的高额补偿方案,并指出,自己可能会进行劳动监察举报和仲裁。HR犯了难——一边是公司既定的工时和加班制度,一边是员工随时会去有关部门举报、走向仲裁,甚至鼓动更多人集体对抗的风险。提高补偿水平、争取变革的平稳进行,成了公司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员工更换门店习以为常,但程序未达到法律要求存在争议风险
在线下门店类企业内,员工在门店之间灵活调配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况。业务旺季时运营支援、开设新店时以老带新、门店关闭前调店留用,都可能涉及到调岗。
赉擘斯在协助线下门店类企业变革时发现,零售行业的调动很多时候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制度的提前约定、没有新协议的协商一致。即使有约定,其约定的内容不具体、不清晰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没有争议万事大吉,但随着员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调岗流程不完善,企业无形中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雷。
员工C是D司(一家门店类餐饮企业)的员工。D司经常在业务繁忙或开设新店时,安排员工C去临近门店进行支援,时间从2个月-6个月不等,但是根据公司惯例,双方并不会签署任何调岗协议,仅是将考勤点从原工作门店更改为新工作门店。
员工C在刚入职时还较为配合,直到某次晋升店长无果后,开始不配合公司的调岗安排,每天仅到入职开始的那家门店上班,不去公司安排的新门店。公司劝说警告无果后,最终公司以不服从调岗安排为由,认为员工违纪,解除了员工的劳动合同。
员工随即提起仲裁,结果裁决企业违法解除、需支付员工2N的赔偿金。理由是:员工劳动合同里“甲方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进行调岗,乙方应当服从”,这一宽泛的描述,企业需要提供足够合理有效的证据证明调岗的合理性,而公司安排员工进行业务支援,协助新店建设等理由,并不能完全起到这个作用。
劳动合同的约定过于随意,未考虑到行业调店频繁的特殊属性,是很多同类企业踩过的坑。

02
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从优化用工现状做起
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类规章制度
重新审视自己的人力资源类规章制度,根据行业特点在员工“入在离”的各个环节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表单。因行业中人员流动性高的特性,企业尤其需要重视入职和离职的阶段,精准把控时间节点,及时高效地办理相关手续。同时积极申请适配自己用工形式的特殊工时制,从源头预防工时争议的发生。
根据业务实际,
统筹规划用工形式
精准分析公司业务涉及到的岗位类型,那些企业真正需要与其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岗位,与可以通过外包、非全日制、兼职的岗位需要加以区分,根据不同地域人才储备情况,和地域间市场环境的差异,设计不同用工形式的合理比例。这不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工风险。
输出文化和管理习惯,
增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零售行业的基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一线提拔,很多时候对于管理、特别是员工之间的冲突管理、劳动争议等,束手无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层管理者劳动关系专业知识及能力上的缺乏,而不是本人意愿故意为之。
立足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特征和管理现状,企业展开针对争议频发的劳动关系话题培训,不但能有效减少劳动争议的产生,更能让每一位员工真正感受企业的重视和尊重,实现双赢。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赉擘斯致力于劳动关系管理28年,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人员规模性调整、常法咨询、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规章制度审核等服务,积累了大量不同行业的劳动关系管理经验。
以规模性人员调整为例,赉擘斯在最近在为某零售巨头提供服务时,在企业社保、工时、调岗等方面皆存在明显的历史欠账的前提下,依然通过补偿、沟通、实施和应急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设计出一套合法合情理的解决路径;通过高效的项目执行以及结合“法、理、情”的充分沟通,协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全国近80多家城市、共计100多家门店的人员离职工作,协商解除签约率达到了100%。
赉擘斯相信,世界上没有做不好的劳动关系。在这条路上,希望赉擘斯能给更多忍着痛前进的企业和管理者提供帮助。

拓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