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迭代与变革的互联网电商企业,人员调整的速度也追求“短、平、快”。
如何的在纷繁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快速的抓住核心症结,掌控人员调整节奏,推动一场变革? 赉擘斯团队在今年初春经历的一场规模性调整项目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一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都暗藏机会
C公司是国内电商快消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初春,公司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决定关停一家研发中心。
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中,研发中心仅有少数员工可转岗至其他岗位,其余的200余名员工因各种原因,都需要在10天之内离场,其中管理团队和HR也在被调整的范围内。一时间,研发中心已不仅仅是群龙无首那么简单,人心浮动、茫然无措。
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到项目需求后,赉擘斯的专家团队迅速响应,收集分析员工基本信息,结合C公司的要求,做出基本判断:虽然时间紧,调整规模较大,但是只要规划好调整步骤、抓住重点、保证效率,按时完成200多人的调整是可行的。
精心的准备从抓住关键问题开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C公司担心的“时间紧”、“人数多”、“缺乏可信任团队”和“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媒体关注度高”这几个焦点问题,赉擘斯团队从预防群体性事件、降低风险的角度给出了精准的判断和行动方案。从项目驻场开始到目标截止日,留给赉擘斯团队的时间只有短短不到9天的时间。
赉擘斯进驻的第一天晚上,十几名高级顾问集体到达研发中心所在地。C公司也配备了支援团队,包括HRBP、ER和公司法务也在HRD的带领下“到岗”,内外协同配合,项目组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赉擘斯的专家团队继续深度挖掘项目背景并帮助公司做出判断:影响此次调整的核心因素不是补偿方案,也不是获得政府的更多支持,而是当地被调整的核心业务线管理团队是否充分配合。
这批业务线经理均是被调整对象,他们不仅身在其中,而且因为公司在当地缺乏可信任的团队,所以项目组对当地真实情况的了解也完全依赖于他们。而此时,距最终协议的签署节点只剩不到5天,业务线管理团队成员的心态如何,对调整报以什么样的期待,与公司的期望是否一致,都是未知。
变革当前需要坦诚有温度的沟通
不确定意味着挑战。
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公司会仍然坚持高度保密的要求。但反其道而行之,调整前坦诚的沟通与信任,反而是致胜的关键。“调整前,是多前?”“前到方案还没确定的时候”。
业务线管理团队在当地的影响力非常大,对我们来说,这反而是好事。为什么要跟业务线经理坦诚沟通?
第一,了解业务线经理自己的关注点。作为被调整的对象,他们同样关注自己被公司解除的合法性。第三方客观中立的角色,可以给予其正确的解读和引导,让业务线经理对自己的事儿放心。第二,侧面收集员工的真实想法,帮助准确预判员工的关注点。第三,帮助公司对每位业务线经理做出判断。哪些人可能会给调整过程提供帮助,哪些人可能会成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风险点。
在与每个管理团队成员面对面接触的三、四十分钟里,顾问们介绍了调整进度安排、对员工帮助、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询问了管理人员担心的、关心的问题点。对于下一步怎么向员工做宣布,怎么分组以及沟通的方式方法等等,顾问们也听取了管理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这一轮沟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赉擘斯团队在项目总结回顾时说,“对管理层充分尊重,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信任。”大部分经理表现出很高的职业素养,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情绪输出总体上是正向的,良好的沟通为次日确定方案奠定了基础。
10天200余人 签约率100%
与业务线经理访谈后,反复讨论沟通细节、实施方案正式落地,距离沟通签约,倒计时仅剩1天。
在准备阶段的最后一天里,赉擘斯与HR团队召开实施前共识会,为之后与员工的沟通提前统一口径,带领业务宣布者做模拟演练。每个人发言的内容、发言时间长短及顺序、说话的语气、表情和神态,乃至员工可能提出的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点细节,在顾问们的指导下,12位业务经理都进行了仿真演练。
项目组选择了周一由研究院管理团队宣布公司战略和调整决定,宣布过程很顺利。但在随后的沟通签约环节,正如意料之中,几十名员工拿出手机围着调整团队开始提问并拍摄视频。赉擘斯和HR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充分的准备,顺利化解。
仅仅3天沟通签约时间,完成了200多名员工100%签约,整个项目如期完成。从团队进驻到最后一名员工在协商解除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总共9天时间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面对人员调整,HR往往会陷入方案本身而忽略了落地执行环节中沟通的意义与重要性,再优秀的方案缺少良好的沟通也无法呈现出最佳的效果。而这个过程中,取得业务一线管理团队的理解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