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当全世界热议中美贸易战和英国脱欧是否是逆全球化的新高潮时,很少有人想到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所有波澜相比于2020年一季度即将发生的一切都是小巫见大巫......
近期美国和日本政府纷纷放出消息,政府出资资助自家企业撤出中国。这一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对经济形势感到恐慌......而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对此也极为震动。同一时间段,东风雷诺拟进行重组、法国雷诺将撤资的消息也一度冲上了热门新闻。
所以,这是在华外资企业撤出的开始吗?全球化真的会就此发生历史性改变吗?市场行情越来越看不懂了,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企业的发展和变革?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过去五年,市场变化如何。
裁员顾问视角下过去五年的市场变化
2015年至2016年,并购潮的大幕落下是裁员主因
赉擘斯团队发现,没有排他技术、主打性价比的制造业企业,和在华规模相对较小的外资零售企业,发生大规模人员裁减的比例在快速升高。希望在中国简单复制、直接植入本土运营模式的企业经历了显著的困难。
这类型企业往往以收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或扩大在华规模;而在溃退的过程中,员工对于企业急转直下的经营业绩和草草收场的结果,往往会直接归结为外资企业管理方式傲慢、不接地气,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
鉴于员工在企业被收购前多有过成功的市场体验,即将失业的工人和销售面对巨大的现实和心理落差,往往怒火中烧。恶意伤害民族品牌、管理团队欺上瞒下等小道消息,更是成为火上浇的那一桶油,迅速将劳资矛盾激化为追究管理层责任的群体性事件。
因此,从人员裁减设计方案的角度来看,安抚员工情绪的沟通方案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是裁员过程中应关注的重中之重。
面对市场与企业经历的变化和挑战,赉擘斯分析认为:
1.微观层面,企业在面对人员裁减时,项目前期大多缺乏人力资源尽调准备和融合的文化沟通解决方案;后期,沟通和实施经验、控制退出流程等技能的欠缺,同样困扰着企业管理;
2.更重要的是,从宏观层面看,国内供给侧改革的启动和运营综合成本的提高正在形成挤出效应。
自2017年中起,技术落后和政策环境变化成为裁员新趋势
自2017年中开始,赉擘斯团队观察到,技术淘汰的速度正在加快,制造业企业停止投入导致的落后,及政策环境变化导致调整,成为企业裁员高发的新的主要诱因。
这类企业的退出往往选择出售或外包,在退出时的焦点问题是经济补偿的支付。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和三十四条的规定,企业的兼并收购和股权转让并不影响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但随着业务出售,员工对于买方企业未知的管理方式和运营前景表现出的极大担忧,会迅速转变为追求更高的经济补偿,并以是否配合业务出售交接流程作为谈判筹码。
而包括环保、政府采购等政策在内的市场环境变化,更加速了一些产业的出清。
鉴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同一行业的员工往往集体失业,再就业的压力成为焦点。企业能否提供针对性的再就业能力培训,成为能否顺利推进变革的重要抓手。
彼时,企业变革过程中也不乏有赉擘斯团队的身影:
1.在项目中为员工争取经济补偿,为企业避免只从法律看流程的管理风险;2.同时,从收并购交易的角度,帮助企业规划更顺利的交割配合方式;3.试图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企业和员工寻找新的利益平衡点。
2017至2018年,全球化停滞下,“共享用工”成为裁员之外的救命稻草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亦观察到,共享用工新业态迅速发展。一方面企业裁减后的富余的劳动力迅速涌进门槛低、管理轻、收入高的外卖、快递等行业,处境艰难的中年员工客观上获得了转型和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企业面对经济补偿压力和动荡的市场需求,也开始具备了有组织输出人员的动力。
自2018年在欧商会分享敏捷组织构建和大规模人员裁减经验开始,赉擘斯逐渐放大声量提醒企业管理者,面对全球化停滞保持高度警惕、企业必须找到新出路。不对中美贸易战和英国脱欧等巨大不确定性做更多判断,这些都是表现而不是原因,即使某个事件过去、但趋势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彼时,赉擘斯给出我们在组织发展和管理经验上的洞见:
1. 企业内部,应当尽快推动敏捷组织的建立,核心挑战在克服法律规定和传统管理方式对组织敏捷性的管理需求的挑战;2. 企业外部,应当根据员工和业务特点推动组织间人才流动的解决方案,核心挑战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落地能力可能存在局限和制约。
但遗憾的是,企业在2019年表现出对全球化减速这一最大黑犀牛以漠视,并对中美贸易战的结束抱有会迅速平息的乐观态度。
企业对内部敏捷架构的推进陷于全球管理统一性的掣肘,对于集体协商沟通的刻板印象也使得企业变革裹足不前;对打破外部边界的组织间外包(即现在甚嚣尘上的共享用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实际经济价值,和对管理团队要求的预判,同样举棋未定。
诚然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预测,但作为逆全球化表现最为强烈的一年,2019年企业没有及早未雨绸缪,为更加剧烈的市场波动做准备,事到临头匆忙启动,也是导致企业在“黑天鹅”面前更加被动的原因……
从员工关系的角度展望脱钩的可能性与未来
短期内,发生大规模脱钩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近期美国和日本政府鼓励自家企业撤出中国,并为企业提供相当优厚的补贴。这一新闻引起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的极大震动。从赉擘斯与企业管理者的广泛沟通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短期内发生大规模脱钩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长期看,第二梯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将产生完全不同的两种局面
对于大型企业,脱钩长期看,业务上不现实,经济上不合理。短期看,一方面,大型企业基本冻结了新投入和重要决策;另一方面,中国作为面对疫情反应和处理速度最为迅速的国家,其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复工效率、经济复苏能力,毋庸置疑是最好的。因此对于大型外资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仍是不二选择。
后疫情时代,市场将面临更多震动,但行业龙头企业仍可以通过裁员、降薪、控员等多种方式过冬;当然,能够灵活调整组织架构、应对市场变化的行业龙头企业,更可能清组织多年之积弊,灵活启动、快速崛起。
相比之下,赉擘斯已经发现,确有一些行业中的第二梯队企业,开始酝酿退出,或大幅降低在华运营规模:人员密集的传统百货零售行业
受企业预算影响的广告业;受消费降级影响的汽车、零部件行业。
对于以上行业中挣扎的企业,或目前也在考虑战略变革的企业,赉擘斯建议:
与员工和利益攸关方诚恳地沟通,并依法依规、有担当地走完当前这一步,既是当前整体成本最优的方式,也给自己留下了未来的更多可能。即使阶段性的退出,也不要学某些企业一纸通知、关门了事的不体面做法。
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今日的所有担当和责任,将来都不会泯然。